中國一旦攻克芯片,就要變成白菜價?別傻了,不可能的
按照數(shù)據(jù),2022年中國進口了集成電路5384億件,減少15%,而進口金額為4156億美元,同比減少了5%。
這意味著2022年進口芯片的價格提高了,從2021年的0.68美元一個,變成了0.77美元,提升了13%左右。
為何價格會上漲,主要原因是2022年芯片大漲價,同時我們進口的芯片,又以高端為主,所以漲價了。
針對這一數(shù)據(jù),很多網(wǎng)友表示,現(xiàn)在是國外芯片廠商在想方設法賺中國市場的錢,以后等中國攻克了高端芯片技術,那么芯片就會變成白菜價了。
很多人也相信這個觀點,稱一直以來,中國廠商只要搞定什么技術,什么產(chǎn)品就會便宜,就會迎來大降價。
但在芯片上,這個觀點不成立的,大家也別傻傻的相信了。
以貿易鏈復雜度指數(shù)(Trade Chain Complexity Index,貿易額與銷售額之比)TCC作為指標,2020年半導體全球貿易額是2.6萬億美元,但是最終銷售是4370億美元,以此計算其TCC即為5.95,是所有大類產(chǎn)品中,最復雜的,這意味著半導體在從集成部件到成品之前需要多次進出口,而與之對比,2020年原油的TCC指數(shù)是1.2,汽車是0.7。
而貿易鏈越復雜,意味著環(huán)節(jié)越多,參與方越多,那么價格就不可能降下來。
從芯片的制造流程來看,芯片要經(jīng)過設計、晶圓、FAB、封測、集成等多道手續(xù)后,才會進入最終產(chǎn)品。
再加上芯片制造需要各種各樣的昂貴設備,建設一條3nm的芯片生產(chǎn)線,需要200億美元以上,所以一顆芯片制造出來后,不可能會便宜,不管是中國制造,還是美國制造,都是如此。
就拿目前這些芯片廠商們的業(yè)績來看,不管是高通,還是AMD,還是美光,三星、intel等,大家的毛利率,利潤率都不高,降價空間真不多。
同時大家要注意到一個現(xiàn)象,芯片產(chǎn)業(yè)是周期性的,有低谷有高峰。
在低谷時,芯片降價,很多廠商是縮衣節(jié)食,甚至要虧錢,然后想辦法占領更大的市場。
然后在高峰時,芯片漲價,很多廠商就會在這個時候賺一筆錢,來彌補低谷時的損失,大家在高峰、低谷這么一個周期性的波動中,形成平衡。
所以說什么當中國攻克了芯片技術,芯片就要變成白菜價,只是一個美好的想象而已,大家別傻傻的相信了。
